【导语】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南水北调、东数西算……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一大批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大国工程相继问世,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一个个大国工程展现时代风范,筑牢未来发展基石,托举起亿万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中国梦,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西气东输工程横亘西东、气贯神州,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目前西气东输总里程已超2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约半圈,这场以天然气为主角的“乾坤大挪移”,正成为全世界线路最长的管道工程,也是惠及人口最多的基础设施工程。它的建设为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能源结构极不合理,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迫在眉睫,天然气能源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资源在西,需求在东,一场横跨中国的能源输送,已势在必行。1998年9月17日,新疆克拉2气田的横空出世,为西气东输工程的上马提供了坚强的现实支撑。
位于莽莽群山中的克拉2气田,是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主力气田之一。(图源:塔里木油田公司)
2000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启动在我国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气东输工程,将其作为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工程。工程于2002年7月4日正式开工,以塔里木气田为主供气源,管道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东至上海白鹤镇,全长4200千米。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
随着下游市场对天然气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增加,西气东输于2005年3月启动增输工程,提升输气能力超过40%。2007年,西气东输二线年投入运营,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气源来自中亚进口天然气。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至广州、香港,东达上海,管道主干线千米,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供应覆盖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一条天然气管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气东输管道建设进一步提速。2012年,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东段陆续启动建设,全面实现工程技术自主化和技术装备国产化,建成后与原有的一线、二线相连接,实现了由管道输气向管网输气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9月,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启动建设。同年,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年输气量也突破10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2022年9月28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图源:央视新闻)
2022年9月28日,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开工建设,这是继一线、二线、三线之后,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目前工程已完成吐鲁番至中卫段主体管道工程建设,整体建成投产后,西气东输年输气能力将提升15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川气东送二线、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等管道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
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交通状况,使修建一条能源动脉犹如天方夜谭。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张国宝回忆决策过程时说,立项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曾考虑过与外方合作。但外方要价太高,而且只要我们最好的资源,合作自然没谈成。这项工程从建设之初,就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西气东输工程开工时,国际新建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压力多数在10兆帕以上,管材基本以X70级管线钢为主,而我国陆上天然气管道输送压力最高为6.5兆帕,管线。凭借西气东输工程这样的平台,国内企业热情参加管材、制管、管件和施工机具的开发与研制,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统计,在西气东输干线建设中,国产钢管重量和长度比例超过50%,热煨弯管国产比例超60%,热收缩套国产比例达90%以上;冀宁管道国产钢管比例超过80%,热煨弯管国产比例达100%;淮武管道和兰银管道所用钢板、钢管、热煨弯管等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我国天然气管道行业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了我国管道科技水平。
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第一站员工在场站内精细巡检,保障输气大动脉安全平稳运行。(图源:新华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说,正是由于广大科研人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突破了国产螺旋缝埋弧焊管不能用于重要高压输气管线的禁区。随后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X80钢管,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全面采用,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规模采用X80级管线钢建设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项目施工难度高,建设者们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多个关键难题,推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顺利开展。被称为“卡脖子”工程的河流穿越,是横挡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关。在建设中,长距离顶管穿越3580米的郑州黄河段,实现了国内顶级规模的沉井在复杂地质条件的下沉,水下大面积砼封底一次成功,并创造了一次性注入1900立方米水泥浆的国内最高纪录。
目前,我国干线天然气管网的一次入网量为每年22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输量占总量的50%以上,日均分输量超1.3亿立方米,最高日分输量超2亿立方米。作为我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覆盖30个省市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管道总长度超20000千米,自投产至今已累计向全国供气超9600亿立方米,惠及人口近5亿。
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加速推进管网相互连通,推动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在长三角地区与中俄东线、苏皖管道等相互连通,织“线”成“网”,形成了“西气东输、俄气南下、南气北上、川气东送、海气登陆、灵活调配、全面保障”的供气格局。截至2024年6月,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累计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天然气突破5000亿立方米,相当于种植阔叶林22亿公顷,约等于61个长三角面积。
塔里木油田建成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彻底告别柴油机发电灌溉植被的历史。(图源:新华网)
而对于天然气输出地来说,西气东输带来的效益更是显而易见。以新疆为例,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让大量来自新疆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供应给下游城市,拉动了当地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输气需求的增加还拉动了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同时还拉动了邮电、通信、交通、教育、科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气东输不但是一项对管道事业建设发展有利的巨大工程,更是一项直接带动中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党委书记张文新曾表示,工程建设带动了国内钢材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等多个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巨大引擎。
作为我国清洁能源输送的大通道,西气东输实际做到了“促进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上游资源开发与下游市场开拓相结合、投资与收益相结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程”“造福工程”。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一)南水北调 —— 奏响清澈与繁荣的交响乐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五)西电东送 —— 打通东西共赢的能源动脉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六)西气东输 —— 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二)东数西算 —— 加速织就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三)青藏铁路 —— 创造伟大壮举和一大奇迹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四)三峡工程 —— 开创世界水电工程建设之最
新中国经济75年奔向繁荣之路——重工业挺起经济脊...
新中国经济75年奔向繁荣之路——新能源产业强势崛...
近日,习主席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
前不久,某部一位优秀带兵人分享经验时讲道:“单位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只有自身过硬,才能一呼百应。...
以开放促改革,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赢新篇章——六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
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逐步的提升,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高水平发展——五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深刻理解...
中新网8月9日电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9日至10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
央视网消息:奥运冠军全红婵成功卫冕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的消息让人振奋,而她此次比赛时穿的那双拖鞋也...
第22批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 在战火中撑起“生命屏障” ■曾德乐报记者孙兴维 “伤员意识模糊...
第73集团军某旅训练督查站助力基层训练提质增效—— 全方位监管全过程解难 ■张凌晖报特约记者廖...
巡边大漠:我是祖国的“移动界碑” ——探访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清河口哨所 ■张祥艾弘博报记者...